搜索本产品文档关键词
配置类问题
所有文档
menu

百度智能流量管理 ITM

配置类问题

如何使用智能流量管理ITM

 1.png

  • 添加域名:添加用户想要调度的域名。
  • 端点配置:添加端点,选择相应地区与运营商。
  • 监控配置: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监控请求、监控点、故障判断配置。
  • 策略配置: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策略。
  • 查看结果:用户可以查看各个端点的调度结果。

端点是指什么?

IP地址或用于CNAME的域名,表示域名可以解析到的目标。如果使用CDN的话,填CDN的域名。

健康检查的相关配置,是否有相对合理的推荐值?

关于健康检查的参数配置,提供如下参考建议:

  • 端口:默认使用后端服务端口,如果有特殊需求,可以自定义。
  • 监控周期:1分钟
  • 超时:10(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收到后端服务器的响应,则认为后端服务器响应超时。)
  • 障域值:80(超过指定阈值百分比的监控点认为当前服务发生故障时,则认为本次探测结果中该服务发生故障。)
  • 故障检查窗口:5(判断服务是否存在故障时,需要使用多少次连续的监控结果。)
  • 窗口内最小错误次数:3(故障检查窗口内,判断为故障的探测结果超过最小次数时,才认为服务发生故障。)

调度策略的选择,可否根据使用场景进行相对合理的推荐?

一般来说,百度智能流量管理ITM可用于下列基础场景;更多适用场景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配置。

  • 主备IP容灾——主IP无法访问时流量自动切至备IP, 选择 “优先级” 策略。
  • 多活IP+负载均衡——同地域中多IP中某IP故障时自动切至存活IP,选择 “加权轮询” 策略。
  • 就近接入+自动容错——常态下就近接入,故障时切至就近的存活IP。选择 “地理就近” 策略。
  • 智能解析——根据用户来源决定用户应该解析到的IP地址。选择 “用户组映射” 策略。
上一篇
一般类问题
下一篇
计费类问题